“热心”“用心”是他留给村民的最深印象,敏锐的洞察力和敬业负责的工作态度让他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他就是阿图什市公安局阿扎克派出所伯干村警务室民警艾力木江·艾尔肯。
了解艾力木江的人对他的评价都是——朴实!在艾力木江看来,群众的事没有“芝麻”和“西瓜”的分别,必须将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来看,将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正因为这颗热忱的心,他在参加公安工作10年间收获了好多来自群众最质朴的感谢。
以热忱的心,成为百姓“自家人”
“艾力木江,我需要你的帮忙!” 2024年 11月 8 日,村民克热木·依马木(气喘吁吁地冲进警务室,焦急的声音里满是颤抖,“我的孩子离家出走已经快两个星期了,联系不上,一家人都很担心,你们一定要帮我找找呀!” 他额头沁着汗珠,眼神里尽是无助与期盼。
艾力木江见状,连忙搀扶着克热木坐下,转身倒了杯热水递过去,“大叔,您先缓口气,慢慢说。”
克热木捧着杯子,手还在微微发抖,缓缓道出事情原委。原来在10月底,20岁的儿子阿不都拉·克热木因和父亲发生激烈争吵,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自此如断线的风筝,再无音讯。这些日子,夫妻俩整日以泪洗面,四处打听却一无所获,走投无路之下,才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艾力木江身上。
“您放心,我一定把孩子平安找回来。”艾力木江轻轻拍了拍克热木的肩膀,转身便投入工作。他迅速调出流出人员登记系统,经过一番紧张的查找,终于发现阿不都拉前往了三千公里以外的沿海城市。
在与当地警方的紧密配合下,阿不都拉的具体位置很快被确认。得知消息后,克热木的父亲立刻踏上了接回孩子的旅程。
当克热木在一间烧烤店见到儿子时,这个一向坚强的汉子再也控制不住情绪,上前一把将阿不都拉搂进怀里,声音哽咽:“孩子,跟爸回家!”阿不都拉也早已泪流满面,离家这些日子的委屈、倔强,在父亲温暖的怀抱中化作了深深的愧疚与思念。
回到家乡后,克热木一家再次来到警务室,向艾力木江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艾力木江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家人平平安安就好。”这场跨越千里的守护,不仅让一个家庭重归团圆,更见证了人民警察与群众之间血浓于水的深情。
讲中听的话,解开矛盾“千千结”
3月17日,村民艾合买提·吐尔洪与弟弟因家庭琐事爆发激烈冲突,甚至发生了肢体碰撞。情绪激动的艾合买提·吐尔洪,匆匆赶到伯干村警务室,焦急地向艾力木江求助。
面对这一情况,艾力木江当即运用他自创的 “三勤三心”工作法,也就是腿勤多走动、手勤多帮忙、脑勤多思考,秉持着服务群众的真心、守护平安的精心以及化解纠纷的耐心,投入到调解工作中。
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艾力木江频繁穿梭在兄弟俩的家中,一次次上门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他倾听双方的委屈与诉求,从亲情纽带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成功促使这对兄弟消除了隔阂,重归于好。
“艾力木江可真是厉害!咱村里那些棘手的纠纷,一到他手里,都能轻松解决。”村民们纷纷对艾力木江竖起大拇指,由衷称赞。平日里,但凡村里出现因土地划分、邻里关系等引发的矛盾,艾力木江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静静地站在双方中间,耐心倾听各自的想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突破口。
除了“三勤三心”工作法,艾力木江还精心总结出“3456”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法。该方法着力推动与村组干部捆绑调解、警务室牵头协同调解、乡镇综治合成调解的 “三级”联调兜底模式;实施对矛盾纠纷进行红、橙、黄、绿“四色”分级管理,以便精准施策;形成预防、排查、归口调处、多元化解、回访的“五项” 机制,实现闭环管理;采取案例释疑、情感疏导、冷却分化、司法指引、借用外力、排忧解难这“六种” 调解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化解矛盾,真正做到案结事了,让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促进邻里和谐。
“走街串小巷、见人多询问、见事多观察、热心办实事”,这是艾力木江始终坚守的工作理念。多年来,他穿梭在村子的各个角落,处理过的矛盾纠纷数不胜数。
在长期的调解实践中,艾力木江摸索出了许多实用的技巧,比如“冷处理 +错时间上门”,在矛盾双方情绪激动时先让其冷静,再找准合适时机介入;还有“群众 + 亲朋好友劝解”,借助熟悉双方的群众和亲人朋友的力量,从不同角度劝解,有效提高了矛盾纠纷调解的成功率。
如今,“有事儿找艾力木江” 已然成为当地群众的一种习惯。他的调解经验也成为其他民警学习借鉴的宝贵范本,为基层矛盾调解工作提供了优秀范例,有力推动了乡村和谐稳定发展。
微笑的脸,抚平慌乱“急切心”
“派出所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所急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服务效能。有时候一张笑脸,一句暖心的话,让急切的群众先放下心来,才能更好的理解和配合公安工作,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艾力木江善于用自己的微笑服务,让更多的群众纾解紧皱的眉头。
4月15日下午,村民古丽巴努·托合提哭着冲进警务室,手机在她颤抖的手中不停晃动:“艾力木江警官,我刚接到电话,说我儿子在学校闯了大祸,要交5万块钱私了,不然就报警抓他!”她满脸泪痕,声音几近崩溃,“可我儿子一向听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艾力木江立刻迎上前,脸上挂着沉稳的笑容,轻轻按住她的肩膀:“大姐,先别慌!这种电话很可能是诈骗,咱们慢慢核实清楚……”
当得知对方始终不肯透露学校具体信息,还威胁不许联系孩子时,艾力木江笃定道:“这肯定是骗局!孩子在正规学校出事,校方一定会主动联系家长,绝不会让陌生人索要钱财。”
为彻底打消古丽巴努的顾虑,艾力木江当即拨通孩子班主任的电话。听到老师亲口确认孩子在学校一切安好,古丽巴努紧绷的身体瞬间瘫软,又哭又笑地抓着艾力木江的手:“吓死我了!要不是你这么镇定,我差点就把准备盖房子的钱转过去了!” 艾力木江笑着打开反诈宣传册,逐条讲解常见诈骗套路,临走时还不忘叮嘱:“以后遇到可疑电话,先给我打电话,别自己吓自己!”
艾力木江并未沉浸在成功劝阻的成就中,而是进一步的思考,他深知村民质朴善良,类似情况可能再次发生。于是,他主动与村委会商议,组织村民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讲座,着重讲解冒充亲友类诈骗,提高村民防范意识。
艾力木江的心全都扑在了群众身上,大家也以各种方式回应他:走访时,总有村民端出热茶和馕;炎炎夏日,总有人悄悄把西瓜放在警务室门口;天冷了,有人给他织了手套……采访中,艾力木江不止一次地说:“咱伯干村的群众真好……”村里群众为艾力木江做的点点滴滴,他都记得很清楚。
但在村里的3年里,究竟帮了多少人,他却从未计算过。在伯干村,艾力木江和村民们的暖心故事还在上演。从走进村里,到住在群众心里,这些故事并非惊心动魄,却满是他的牵挂。而这,也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真实写照。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本网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果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存在不妥之处,请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