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基层网 > 基层教育 > 正文 分享

闽江学院赴福清东张镇“釉光玄心”实践队——非遗传承人林秀光专访

时间:2025-01-14 03:51   来源:基层网     字号+ 复制本页网址
扫一扫分享阅读

基层网福州1月14日讯(通讯员 孙琳莉 郑为辉)在积极响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发展战略的时代号召下,1月7日至8日,闽江学院国际数字经济学院组织的“釉光玄心”——宋代黑釉瓷非遗文脉守护实践队前往福建省福清市东张镇宋代东张窑黑釉瓷研究基地对非遗传承人林秀光进行采访。

图为实践队成员对非遗传承人进行采访。李豪 供图

林秀光,是东张黑釉瓷的资深传承人。现任中国收藏家会员、福建省收藏家瓷器委员会副秘书长、清一阁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家族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从小在满是陶瓷碎渣子土地的生活环境下,一次偶然的发现黑釉瓷有防腐的功能。林秀光对东张黑釉瓷产生了浓厚兴趣,并逐渐成为技艺的精湛继承者。林秀光回忆起自己初学时的情景,感慨万千:“那时,山上30万平米的石坑每一个角落我都踩过,每一座山都有我的足迹。去了解当时烧器型的类型、花色以及各种各样的瓷器。通过这些作品,我不仅学到了技巧,也感受到了文化的脉动。”2002年,林秀光就对东张窑黑柚瓷器进行制作研究。作为非遗传承人,他到如今仍然致力于东张黑釉瓷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匠心坚守,重燃“千年窑火”

东张窑是宋代福建四大民窑之一,其烧造年代约为北宋中期至元代中晚期,兴旺期为北宋晚期至南宋。随着时代的变迁,东张窑在元代晚期逐渐衰落。

但近年来,随着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不断推进,东张窑的黑釉瓷技艺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林秀光的工作室里,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他坚持在古老的技艺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他表示:“虽然黑釉瓷有着严格的规矩和流程,但我认为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也应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元素,才能让这项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林秀光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法上,成功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开创了全新的艺术领域。

图片2为非遗传承人向实践队员们介绍黑釉瓷工艺。孙琳莉 供图

林秀光就东张黑釉瓷行业的技术与市场需求现状,向实践队员们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表示许多非遗技艺和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非常复杂、繁琐,所需材料也可能非常讲究。但现代社会的市场环境要求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这使得传统手艺和现代化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烧窑需要大量电,电费的压力也是一大困难。非遗技艺可能难以满足市场的快速变化和商业化要求。但八年的坚持,他不怕艰难险阻,脚踏实地地用自己的努力去延续文化的根脉,让传统技艺在风雨中生生不息。如今,林秀光以及工匠们把前辈们传承下来的黑釉瓷工艺挖掘出来进行深研究,渐渐获得市场的认可。

匠心独运,工艺的传承

实践队员们就东张黑釉瓷的发展之路向林秀光提出系列问题,林秀光向实践队员耐心地讲述黑釉瓷与他的不解之缘。谈到未来,林秀光充满信心:“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年轻人,让东张黑釉瓷这一文化瑰宝能够世代相传。”

图片3为非遗传承人演示制作过程。孙琳莉 供图

林秀光的故事是所有非遗传承人坚守信念、勇于创新的缩影。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无畏的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光彩。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像林秀光一样,关注并加入到非遗保护的行列中,共同守护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化根脉。

图片4为实践队成员在宋窑研究基地前合照。李豪 供图


责任编辑:雷欢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本网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果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存在不妥之处,请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诉求。


365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