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再停下去,我家阳台岂不成了小偷的便道!”银都花园一楼二单元业主范某,站在阳台,怒气冲冲地跺着脚。而一单元六楼的业主李某,指着被黄泥水覆盖的爱车,脖子一梗:“我车库门口,凭啥不能停?”3月24日清晨,通过监控还原现场,这场持续一周的邻里对峙,在黄泥水的味道中达到了沸点。
这场“楼上楼下”的拉锯战,起源于半个月前。六楼业主李某执意将车停在一楼业主范某阳台下的空地,认为那是他车库的自然延伸。而范某则忧心忡忡,生怕车辆成了“引贼入室”的阶梯,或是“高空坠物”的目标。3月18日,车顶上出现了杂物垃圾;24日清晨,整车更是被泼满了混浊的黄泥水。两次报警,让网格员江妍璐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调解室里的气氛,比梅雨季还要沉闷。”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寺前皇社区书记郭朝明回忆道。双方在调解时拍桌互呛,火药味十足。范某坚持认为,那60元洗车费,是他花钱买来的委屈。而李某则扬言,不赔偿他两次洗车费,他就此事闹上法庭,对簿公堂。
就在调解陷入僵局时,郭朝明书记准备宣布“择日再议”之际,李某突然松口:“要是范叔愿意出30元,我也出30元,这钱请社区帮我们做件善事。”这句话如春风拂面,让紧张的气氛瞬间缓和。范某愣了片刻,随即从兜里掏出30元,爽快地说:“好,我同意!为了邻里和谐,这点钱我愿意出。”
社区趁热打铁,推出了“微心愿”活动。由双方共同出资,化作了一份温暖的爱心,为89岁的独居老党员周志英送去米和油。4月10日,正值党日活动,社区一同为周志英老人送学上门。“这是两位年轻同志的一片心意。”郭朝明说道。周志英双手接过大米,笑眯了眼:“谢谢两位同志,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今天我可算是深刻体会到了。”
一次特别的“微心愿”走访,让两位当事人冰释前嫌,握手言和。这场发生在银都花园的“化干戈为玉帛”的暖心实践,为寺前皇社区基层治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60元补偿金,如今已化作了基层治理的种子基金,见证了新时代群众从“争输赢”到“求共赢”的观念转变。寺前皇社区正将“微心愿调解法”制度化、常态化,设立专项基金池,让每一起纠纷的化解,都成为传递正能量、促进邻里和谐的新起点。( 王仁屿 邵兰馨 )
责任编辑:雷欢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本网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果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存在不妥之处,请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