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基层网 > 基层教育 > 正文 分享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从“流量”到“留量”, 让校园“好声音”入耳更入心

时间:2025-04-23 09:26   来源:基层网     字号+ 复制本页网址
扫一扫分享阅读

2024年,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以“融媒+”思维为引擎,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媒体矩阵、新闻宣传、精神文明等领域深耕细作,通过“阵地筑基”“品牌破圈”“文化润心”三大行动,让校园“好声音”既“声”入人心,更“形”塑风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阵地焕彩:形式创新从“指尖轻触”至“心间深植”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荣获新浪微博2024全国最具贡献力高校荣誉称号,全国仅80所高校获此殊荣。”近日,科技学院副校长、党委宣传部部长张耀赠在工作群中分享这一喜讯。

图为我校微博官方账号获新浪微博2024全国最具贡献力高校荣誉称号证明

近年来,科技学院积极开拓多维度育人渠道,聚焦学生常用平台,致力于将新闻宣传转化为喜闻乐见的形式。学校深知,唯有贴近师生、贴近生活,宣传才能真正走进师生内心。

基于此,科技学院全力打造“一网 +多微 + 一工作室”融媒体矩阵。“一网”即学校官网,作为信息发布窗口,不断优化版面、丰富内容,提供全面、准确、及时信息;“多微”涵盖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个新媒体平台,依据平台特点与受众需求,制定差异化宣传策略,实现精准传播;“一工作室”是网络文化工作室,汇聚有才华、有创意的师生,为宣传提供优质内容。

在这一矩阵支撑下,学校新闻宣传成效显著。2024年,以“事件”为基点,完成重点策划 + 全面宣传模式,全年策划26个创意事件,吸引495家媒体报道。#49名大学生为新婚辅导员手绘百喜图#事件,凭借温馨情节引发社会热议,全平台阅读量超100万,100多家媒体报道,成为年度热门话题。

全年微博34个话题登上同城热搜榜,22个进热搜前列,16个挺进前三,4个占据榜首。

从粉丝为0到超3万,从寂寂无闻到与知名高校齐名,科技学院凭借阵地焕新与形式创新,搭建起与师生、社会的沟通桥梁,让学校“好声音”传得更远。

品牌破圈:新闻宣传从“流量”到“留量”

“本周我们微信公众号综合排行位列贵州省第一。”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的晏春老师满心欢喜,因为科技学院的融媒矩阵成功“火出圈”了。

图为:贵州省微信公众号排行

宣传工作,宣是手段,传是关键。作为民办高校,科技学院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将“好声音”传播得更广更深,把“流量”切实转化为“留量”。

为达成这一目标,科技学院打出三套“组合拳”。

其一,强化队伍建设。学校精心组织新闻写作、摄影摄像、新媒体运营等各类培训30余场,构建起“校—院—学生团体”三级联动机制,打造出一支“机制健全、培训扎实、实践出彩”的宣传铁军,为宣传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其二,推动百花齐放。除校级平台外,积极引导各二级学院和重点单位建设二级媒体平台,构建起“4 + 14”的融媒体矩阵。如此一来,各平台各展所长、协同发力,实现了“日日有推送、周周有亮点、月月有成绩”的良好宣传态势,让宣传的触角不断延伸。

其三,着力打造科院品牌。秉持“单一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新闻变着花样推广”的理念,深度挖掘并突出“红色基因”的科院特色,让宣传内容更具辨识度和吸引力。

2024年,科技学院的宣传成果斐然。抖音号在全国本科高校影响力指数中排名第4,单条视频点赞量高达7.4万,阅读量突破435万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粉丝量达35276人,粉丝增长率13%,已连续推送230条以科院故事、人物、新闻事件、校园文化活动等为主线的优质内容,阅读量累积达86w +,成功实现了从“流量”到“留量”的华丽转身。

图为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获“优秀组织单位”证书

文化润心:精神文明从“盆景”到“风景”

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从“盆景”迈向“风景”,学校多管齐下,全面发力。

在线下建设方面,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2024年,科技学院完成了全校立式标识牌建设,精心打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家精神主题景观及立面作品,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精神熏陶。同时,积极建设美丽校园,建设博雅广场、思源广场、思贤广场三大育人阵地,推动校园山、水、园、林、路、馆建设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地。

线上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学校制定并下发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工作方案,策划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活动。#18名大学生以墙绘扮靓美丽乡村#、#大学生免费给农村空巢老人拍照#、#大学生下田插秧开展助农活动等活动,不仅展现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创新能力,更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报道在央视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广泛传播,阅读量超500万。

在繁荣校园文化方面,学校创新校园文化品牌,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让精神文明之花在校园绚丽绽放。(彭金)


责任编辑:赵先声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本网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果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存在不妥之处,请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诉求。


11
视频推荐 更多 +
图库推荐 更多 +
推荐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