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谷雨将至,电子城街道馨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内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温暖气息。为弘扬非遗技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站精心组织20余位辖区老人开展“谷雨时节传匠心·油纸伞下话温情”DIY油纸伞活动,让老人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节气魅力,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约。
节气与非遗相遇:一堂别开生面的“银发课堂”
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承载着“雨生百谷”的希望,而油纸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传统雨具,更蕴含着“遮风挡雨”“圆满平安”的美好寓意。活动伊始,馨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邀请专业老师为老人们讲解油纸伞的历史渊源:“油纸伞起源于东汉,伞骨以竹条扎制,伞面用棉纸涂刷桐油,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老人们围坐聆听,纷纷惊叹于传统工艺的精巧。社区工作人员同步为大家发放了素色油纸伞、丙烯颜料、毛笔、流苏等材料,并贴心准备了放大镜、防滑手套等辅助工具,方便老人们操作。70岁的王阿姨轻抚伞面感慨:“年轻时见过油纸伞,没想到现在还能自己做,这个节气过得太有意义了!”
妙笔生花:老人们用创意点亮“流动的艺术”
在制作环节,老人们化身“非遗创作者”,尽情挥洒创意。有的老人以“谷雨三候”为灵感,在伞面绘上布谷鸟、牡丹、浮萍等应景元素;有的老人将对生活的祝福融入画作,“健康长寿”“家庭和睦”等字样搭配吉祥纹样,传递出朴素心愿;还有几位擅长书法的老人现场挥毫,为油纸伞增添了儒雅气质。68岁的张阿姨特意在伞柄处系上红色流苏:“红色喜庆,希望这把伞能给大家带来好运。”
活动中,社区工作者们全程陪同,协助老人调色、勾线,并用手机记录下创作瞬间。当一把把色彩斑斓的油纸伞在老人们手中成型时,现场响起阵阵掌声,老人们举着作品合影,笑称自己“成了非遗传承人”。
以爱为桥:居家养老服务站搭建温情平台
参与活动的李奶奶捧着自己绘制的“山水伞”说:“平时在家闷得慌,服务站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既能学手艺,又能和老伙伴聚聚,心里特别暖和!”
“我们希望通过传统手工艺体验,让老年人在动手动脑中延缓衰老,同时增进邻里交流,感受社区关怀。”馨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负责人董晶表示,此次活动是服务站“四季暖银龄”系列活动的春季篇章,后续还将围绕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香囊制作、手工灯笼等体验活动,打造“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温馨港湾。
据悉,馨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近年来聚焦老年人多元化需求,通过“文化养老+健康关怀”双轮驱动,累计开展非遗体验、养生讲座、节庆主题活动50余场,覆盖辖区老人500余人次,成为老年人“家门口的幸福驿站”。此次谷雨油纸伞活动,不仅让传统文化在银发群体中焕发新生,更用指尖温度串联起社区与老人的情感纽带,为基层养老服务注入了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馨苑社区 刘张利)
责任编辑:雷欢
声明:凡来源以“基层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本网注明来源非“基层网”的作品,均为传递更多价值信息而转载自其它媒体,如果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存在不妥之处,请向我们 投诉举报,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诉求。